第三讲 电气安全入门知识
1、内容提要:
检验应考职员对电气安全常识的学会程度及对电气安全系统基本技术需要的熟知程度
2、重点、难题:
知道电击和电伤的定义;
熟知IT、TT和TN系统的构成;。
熟知保护接零、接地的适用范围和工作原理
知道雷电的类型及风险;
学会防雷装置的种类、用途、人身防雷手段。
知道静电的特质及风险;学会防静电手段。
电磁场伤害的机理及学会电磁场伤害的防护手段。
知道变配电站危险点及安全技术需要。
3、内容解说:
1、雷电风险
雷击事故是由自然界中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导致的事故。
雷电的类型及风险
l.雷电类型
直击雷。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量时,与地面目的之间的强烈放电。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点。每次雷击有3、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低于500 ms.
感应雷。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因为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很多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的传播。电磁感应雷是因为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飞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产生的非常高的感应电动势。
球雷。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况下的带电气体。
除此之外,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飞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渡。
2雷电风险
雷电具备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的特征。其特征与其破坏性有紧密的关系。
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用途,均可能带来极为紧急的后果。
失火和爆炸。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二次放电、巨大的雷电流、球雷侵入可直接引失火灾和爆炸;冲击电压击穿电气设施的绝缘等破坏可间接引失火灾和爆炸,
触电。积云直接对人体放电、二次放电、球雷打击、雷电流产生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可直接使人触电;电气设施绝缘因雷击而损毁也可使人遭到电击。
设施和设施毁坏。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随着的汽化力、静电力、电磁力可毁坏要紧电气装置和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大规模停电。电力设施或电力线路破坏后即可能致使大规模停电。
防雷技术
1.防雷建筑物分类
建筑物按其失火和爆炸的危险性、人身伤亡的危险性、政治经济价值分为三类。不相同种类别的建筑物有不一样的防雷需要。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指制造、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很多危险物质,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从而导致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指对国家政治或国民经济有要紧意义的建筑物与制造,用和贮存爆炸危险物质,但电火花不容易引起爆炸,或不致导致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指需要防雷的除第一类、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以外需要防雷的建筑物。
2.直击雷防护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易受雷击部位,遭受雷击后果比较紧急的设施或堆料,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发电厂和变电站等.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手段。
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是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手段。避雷针分独立避雷针和附设避雷针。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常常通行的地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
3.二次放电防护
为了预防二次放电,不论是空气中或地下,都需要保证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与邻近导体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在任何状况下,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预防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能小于3 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预防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能小于2 m.难以满足间距需要时应予跨接。
4.感应雷防护
有爆炸和失火危脸的建筑物、要紧的电力设施应考虑感应雷防护。
为了预防静电感应雷的危险,应将建筑物内不带电的金属装备、金属结构连成整体并予以接地。为了预防电磁感应雷的危险,应将平行管道、相距不到100 mm的管道用金属线跨接起来。
5.雷电冲击波防护
变配电装置、可能有雷电冲击波进入室内的建筑物应考虑雷电冲击波防护。
为了预防雷电冲击波侵入变配电装置,可在线路引入端安装阀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上端接在架空线路上,下端接地。正常时避雷器对地维持绝缘状况;当雷电冲击波到来时,避雷器被击穿,将雷电引入大地,冲击渡过去后.避雷器自动恢复绝缘状况。
对于建筑物,可使用以下手段;
全长直接埋地电缆供电,入户处电缆金属外皮接地;
架空线转电缆供电,架空线与电缆连接处装设阀型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绝缘子铁脚、金具等一块接地;
架空线供电.入户处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井与绝缘子铁脚、金具一块接地。
6.人身防雷
雷暴时.应尽可能降低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在户外或野外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如有条件,可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汽车或船只。
雷暴时,应尽可能离开小山、小丘、隆起的小道,应尽可能离开海滨、湖滨、河边、池塘旁,应尽可能避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与旗杆、烟囱、宝塔、孤独的树木附近,还应尽可能离开没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雷暴时,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机和电视机电源线、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与与其相连的各种金属设施。雷雨天气.应注意关闭门窗。
为了预防雷电冲击波侵入变配电装置,可在线路引入端安装___。
A.避雷线
B.避雷网
C.阀型避雷器
D. 避雷带
C